日本茶道也被称作是招待和装饰的美学
千利休归纳说,茶道的根本精神在于“和、敬、清、寂”四个字。和,代表平和的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当我们进入茶室之中品尝一碗茶时,无论是客是主,“请先”、“请慢用”等言词都代表了“和”之意。而隐藏在茶道具中间的艺术性,与空间布置、摆设以及茶之汤、果子等,也都是以“和”的精神为基础;敬,则是对于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了对于友人与同济间的敬爱。以和而敬,从此开始便展开了茶道的真髓;清,则是清净、清洁的意思,也是茶道的种种礼仪,是在做法中十分强调的部分;寂,要求茶人忘却一切,去创造新的艺术天地。四谛以“寂”为根源、为最高层次而体现的法则,同时也归结于“寂”这一谛。
作为主人,需要在整理好庭院后,将茶室中的挂轴、水罐、茶碗、釜等一些必备的用品也都提前好准备
日本最初饮用茶的风俗是从中国的唐朝传入的:奈良时代,遣唐使们把当时唐代的团茶带回日本,那时的茶被人们当作药材服用;平安时代,茶的种子被日本的僧人永忠带回日本,之后日本开始自己种植茶树;镰仓时代,两度来当时的宋代学习佛经的高僧荣西,归国时带回茶籽和饮茶法,开始出现了抹茶的形式,使用工具也非常精致。荣西回国后著写的《吃茶养生记》一书更是被视为是日本茶道的起点,因此可以说中国宋代茶的做法,即是日本茶道的源头。
北宋初年,宋太宗派特使监制皇家专用的龙、凤团茶而开始了宫廷团茶的制造,而宋徽宗又于1107-1108年著写了《大观茶论》一书,最高统治者的介入使得宋代茶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社会政治背景。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中,作为当时世俗生活典型场景的茶馆,已经成为一种经济与文化高度繁荣的产物,多次出现。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茶馆 局部
宋人饮茶风气之盛由此可见,同时,形式高雅、情趣无限的“斗茶”又成为了宋人品茶艺术的一种集中体现。“斗茶”也称“茗战”,是在当时的宋朝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盛行的一种评比茶质优劣的技艺和习俗。以“斗茶”为题材展开的绘画创作也有很多,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的《斗茶图》就是其中之一,其传世的知名茶画还有《撵茶图》《博古图》《茗园赌市图》等。
南宋 刘松年《斗茶图》
南宋 刘松年《撵茶图》
《撵茶图》以工笔白描的手法,细致描绘了宋代磨茶、点茶、挥翰、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从中可以印证宋代点茶的具体过程。整个画面给人娴雅生动的感觉,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茶会的风雅之情和高洁志趣,是宋代点茶场景的真实写照。
南宋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局部
在《茗园赌市图》中,四茶贩描绘细致,人物生动,一色的民间衣着打扮,是当时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
北宋 宋徽宗《文会图》局部
从中国茶文化鼎盛期的宋代传至日本的室町时代,喝茶的风俗也开始从僧侣向武家阶级的传播,当时的茶被当做是奢侈品,品茶猜产地形式的“斗茶”游戏便由此在日本兴盛起来;室町中期,第八代将军义政时代的村田珠光,摒弃了以往使用唐代茶道具的奢华茶会,开始使用一些日本自制的茶道具,并开始创建草庵茶,四张半榻榻米的小型茶室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随之茶之汤的精神层面也变得简朴而静寂;室町后期,武野绍鸥传承了这种精神,并进一步地传播茶之汤的寂然与闲寂。
到了安土桃山时代,千利休将茶之汤加以哲学思想,在其中发现美的世界,从而将这种静寂简朴的茶之汤升华为茶道。之后,茶道由千利休的子孙继承并不断的完善,成为了承载日本传统文化的里千家茶道。如今,已由第16代家元坐忘斋宗室继承的里千家茶道,以“一碗茶中出和平”的信念向世界各地传播着日本的传统文化茶道,在今年的天津设计周期间,其弟子细见纯子还受邀来到巷肆创意产业园内,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里千家茶道讲义和茶会。
用来举办茶会的“萤-BETWEEN”茶室,是被誉为开创了日本建筑、工业设计新时代的代表性人物黑川雅之亲手打造的,曾在由里千家策划、纽约举办的“新的茶道”展览中展出过,茶会上所使用的手工铁器茶具,也都是他备受赞誉的经典之作。
黑川雅之设计的“萤-BETWEEN”茶桌系列、IRONY R铸铁壶
纯子说自己在来参加茶会的路上、怀着对大家和“今天”的美好祝愿,亲手采摘了一朵新鲜的招颜花,并把它放在瓶中、置于桌上。和所有里千家的弟子们一样,她每天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清晨的阳光,去遇见每一个走进茶室的友人,去制作每一碗茶汤,去传播传统文化的能量。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