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她们的灵感故事
“米西亚就是米西亚”,保罗•莫杭经常这么说。她原姓高德贝斯卡,后来有过三次婚姻,随夫姓分别改为纳坦松、爱德华、塞特,但她始终以米西亚之名为人所知。她性格多面,三段婚姻分别反映出她性格中的不同侧面:她对于艺术与文学、财富与力量、爱情与生命的热爱,但任何一段婚姻都无法掩盖她自身独一无二的夺目光芒,她有着与生俱来的过人特质。能够发掘才华,凝聚人才并激发创作能量。米西亚本人就是一股纯粹的力量,一股与嘉柏丽尔•香奈儿互相碰撞激荡的力量,同时又激励着香奈儿女士不断提升自我。
米西亚是香奈儿女士的至交好友,二人一见如故。米西亚以敏锐的直觉,预见到眼前这位尚带羞怯的年轻棕发女子将在女装界掀起革命,就像她之前总是先于众人,鉴识出当时最伟大的画家、诗人和作家们一样。米西亚有一双慧眼,尚•考克多曾在画中以深邃的黑色描绘她的眼眸。
她们相识后很快便形影不离,米西亚还把香奈儿女士引荐给她的朋友们 ——由艺术家和先锋文学家们组成的社交圈。她帮助嘉柏丽尔•香奈儿不断超越,成为引领现代的重要人物。
一战期间,香奈儿女士与昵称“卡柏男孩”的英国商人亚瑟•卡柏坠入爱河。然而,1919年12月,卡柏男孩因车祸不幸去世,香奈儿女士陷入失去挚爱的悲痛中,离群索居。
为了帮她抚平伤痛,米西亚和她的丈夫荷西•马利亚•塞特陪香奈儿女士前往威尼斯。他们陪她一起参观博物馆、教堂和古董店,所到之处都闪耀着金色的璀璨。威尼斯之旅让香奈儿女士领略到一个前所未见的绚丽世界,并且从中淬炼出独特的美学品味。她惊叹于那古老的拜占庭与巴洛克风格中透出的现代魅力,并将这些元素运用于自己的服饰珠宝设计中。在威尼斯,米西亚不仅帮香奈儿女士走出昨日的悲伤,还助她建起未来的辉煌。 也是在威尼斯,米西亚带她重归大都会的上流社交生活。她介绍香奈儿女士认识了俄罗斯芭蕾舞团的负责人及灵魂人物塞尔吉•迪亚吉列夫,他是当时舞蹈界革命的代表人物,他带领的芭蕾舞团集音乐、绘画及文学的现代性于一体。米西亚是他的缪斯女神、经纪人兼好友。香奈儿女士由此进入现代文化艺术圈。她很快结识了毕加索、尚•考克多、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埃里克•萨蒂以及其他许多圈内人士,并且继米西亚之后成为艺术赞助人,慷慨资助迪亚吉列夫的多个艺术项目。1924年,她参与创作芭蕾舞剧《蓝色列车》,为这部舞剧设计戏服。1929年,米西亚和香奈儿女士在威尼斯为迪亚吉列夫举行葬礼,他逝世的那天是8月19日,也是香奈儿女士的生日,这一巧合令她更加确信这是一份命中注定的友谊。
1920年,威尼斯之旅后,香奈儿女士和米西亚之间的友谊更胜从前,她们分享着彼此的一切:时间、社交、品味、物品,以及对共同异性好友的热烈友谊,特别是皮埃尔•勒韦迪。米西亚发掘了这位诗人,并且资助他创办的前卫文学杂志《南北》。勒韦迪给米西亚写过热烈的情书。米西亚给他回信并把他介绍给香奈儿女士,由此,作家和设计师之间建立起毕生友谊。他将自己的手稿送给香奈儿女士,香奈儿女士无私地帮助他度过经济困难。与这两位女性相识的所有作家朋友中,勒韦迪是最亲密的一位。
为了以委婉的方式资助米西亚,也为了肯定她的品味、感谢她的引荐以及使她成为自己的专属模特,香奈儿女士以各种名义邀请米西亚来自己的时装店帮忙,而且亲自装扮米西亚,赋予她全新的造型风格。
米西亚喜欢亲手制作各种物品,比如用于装饰的树形小雕塑,以琉璃珠和珊瑚制成,镶嵌在水晶底座上。她称这些雕塑为“中国树”。米西亚和香奈儿女士不仅都很喜欢水晶,还都对中国乌木漆面屏风和来自远东的物件抱有浓厚兴趣,卡柏男孩也非常热爱这些事物。她们还会互相交换藏品,香奈儿女士将自己收藏的折叠屏风送给米西亚,她则回赠香奈儿女士一对日本铜鹿,至今依然摆放在康朋街31号寓所中。最重要的是,她们拥有相同的理念:生活必须多彩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