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弱碱性,防止钙流失
我们的骨骼强度在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从青少年时期骨量持续不断地增加,到30岁左右的顶峰阶段,随后再到每年约1%的速度而逐渐流失。骨质流失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而当流失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出现了骨质疏松。然而,骨质疏松症不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由于遗传、激素和营养等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结果。钙和维生素D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不适当地服用糖皮质激素、吸烟、酗酒以及长期卧床等都是能够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因素,而其中最为世人所公认的则是机体内钙的缺乏。
正确的补钙药物
科学研究表明:健康的人体环境为弱碱性,即体液PH值应维系在7.35〜7.45之间。然而,由于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负面情绪等影响,人的体液在很多时候都会趋向于酸性,尤其是在摄入了大量高蛋白、高糖分后,身体会出于本能地动用体内其它碱性物质来进行中和,以此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而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则是钙。在大量进食酸性食物后,身体就会自然而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钙质来维持酸碱平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酸性体质是导致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而通过食用碱性食品改善酸性体质,是防止体液酸化、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最有效的方法。有些人坚持补了几年钙都是徒劳,原因都是酸性体质在作怪,酸性体质也十分容易引起失眠多梦、腰酸背痛、四肢麻木、疲劳、怕冷、便秘、痛风等症状。
钙为电解质的阳离子,是骨盐的主要成分,人体内总钙量的99%都存在于骨骼中,而骨骼是一种有生命的活体组织并随着生命的存在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所以影响钙代谢的疾患会伴有骨骼的病理改变,伴随骨骼疾病而来的常是钙代谢的失调。钙在骨中的含量约占人体体重的1.5%,正常人约有1.111克钙存在于骨骼中,约11克在软组织中,约1.0克在血浆以及细胞外液内。在细胞外液里面的钙量虽然很少,但却十分重要,它在人体内起着影响酶的活动、半透膜的通透性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作用。如果钙浓度降低,肌肉很快就会表现无力,甚而出现肌肉抽搐,严重者还可能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人体在缺钙时,为了维持生理需要、保持血钙正常,就要动用骨骼中的钙溶出进入血液,长此以往则导致骨骼中的钙越来越少,并最终造成骨质疏松。因此,补钙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