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重在内心
“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心动无静,不动了真。”调匀气血是在练“命”,所谓“性命”,实际上练“性”还排在前面。练性说起来很简单,不卑不亢,宠辱不惊,但大多数的情况是练成了官场上最失败的小官僚,面沉似水,看起来养气的功夫很到家,其实内心纠结,心肺都操累之极,日子不好过得很。
动静从心的时候,身体自然健康,即便有了杂质也能很快地被排出去,而人身体的节奏韵律和天地也是一样的,早上如初升之日,心意勃发,神采奕奕,中午则如日中天,庄正而大气,晚上则如黑夜,静穆沉潜。这不仅仅是能够表现的状态,也必须形成规律,而培养坚持的方法依然是由中国传统的儒道合一的思想在指导,心态要像道家,而养生的功夫要像儒家,循规蹈矩,一板一眼。
王重阳在《重阳立教十五论·离凡世》里说“身在凡而心在圣境”,他强调的是心境修炼对于求取仙道的重要性。养生的极致在中国传统里就是成仙得道,能不能长生不要紧,起码要尽可能地长寿。在我们的文化体系中,从列子到庄子,再到葛洪以及张三丰,这个理想一直被描绘成瑰丽无匹的美好样子,王重阳有诗云:“谁将月桂土中栽,争忍尘凡取次开。折得一枝携在手,如将仙种赴蓬莱。”
长久以来,修仙一直饱受误解,是封建迷信,是糟粕。这么说的人,实际上是不明白,就好比每一个士兵要怀着做元帅的梦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修仙是一个用来激发潜能调动意念的美好愿望。道家所谓“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这句话本意是指气功修炼的法门,重新理顺身体内的阴阳五行,就可以获得好的修炼结果),是对养生之道的终极概括,里面说的阴阳颠倒顺逆,说的是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矛盾的关系。人和世俗的关系,只有善于把握和运用这种力量的人,才能逆行成仙,于此,养生才到了极致。
二十一世纪之后,经过怪力乱神阶段和文化自卑阶段之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终于迎来了一个自觉的年头,正确认识其中的科学与文化成分,继承先人的优秀成果,正是文化长此以往、生命不息的至高道理。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