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长期感觉身体不适,有类似亚健康的症状,看遍中西医长期调理仍没有转机,这可能是慢性食物过敏造成的。也许你常吃的某种食物其实就是过敏原,正是这些食物长期累积下来给身体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如果不对症下药,不排除特定的过敏食物,那么这些毛病不仅会一直存在,甚至还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蜜糖还是砒霜?警惕慢性食物过敏!
警惕慢性食物过敏
不易觉察的过敏反应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关于饮食的各种言论出现,比如“喝牛奶能补钙”“饮用红酒有抗癌的功效”“甘薯是最好的食物”“每天早上应该空腹喝一杯蜂蜜水”等等,我们应该照单全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吃了不适合自己的食物反而会后患无穷。隐藏性(慢性)的食物过敏,对健康的影响往往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事实上,慢性食物过敏是最易被忽略、遭争议的毛病,却又是必须了解的首要问题。慢性食物过敏是各种过敏的大本营,它不像急性过敏会让你马上不舒服,而是难以觉察。急性食物过敏的症状非常明显,摄入某种致敏食物后会马上腹泻、出疹子、高热、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更容易识别,过敏原也较易排查。慢性食物过敏症状往往比较轻微,而且不会立即显现,但是它却会干扰全身各大系统的运作,以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出来,让你误以为是身体出了其它问题。
警惕慢性食物过敏
为什么食物过敏会这么流行?原因主要有:环境污染影响免疫系统、重复食用相同、固定的食物;化肥、农药、人工添加物太多、饮食中含过多的“促发炎物质”、胎儿时期缺乏营养、哺乳期太短等等。据调查,亚洲成年人罹患食物过敏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排行榜分别是:68%的人常感疲倦,58%的人有腹泻、腹胀、便秘的问题,51%的人会头痛与偏头痛,49%的人会眼睛发痒、流泪,45%的人感冒频繁、喉咙痛,43%的人有失眠现象,40%的人起疹子、皮肤痒,37%的人会肌肉酸痛,36%的人会焦虑、忧伤,以及36%的人有鼻窦炎。很多人会把这些症状归结为亚健康或环境因素,而很少会和食物过敏联系起来。慢性食物过敏主要是由于体内抗体和外来的过敏原结合起来,形成所谓的“免疫复合体”,在体内流窜造成的发炎现象。这些“免疫复合体”如果跑到微血管密集的皮肤上面,就会变成异位性皮肤炎或湿疹;如果集中在鼻子或肺部,就变成过敏性鼻炎或哮喘。
一般而言,凡是能与人体免疫球蛋白(抗体)结合产生反应的任何食物分子,皆可称之为“食物过敏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时常被强调为“有益健康,促进发育”的牛奶、乳酪(芝士)、鸡蛋、豆类以及一些鱼类、谷类等,台湾行政院卫生署过去曾测试超过五百人次的食物过敏原,前三类就占了过敏食物的70%。我们常吃的面条、天天喝的牛奶,过敏人群吃了、喝了会产生疲倦、头痛、鼻塞、咳痰等等问题,但症状会在几个小时甚至两三天后才发作,这时你很难联想到是几天前吃面条或牛奶所引起的,于是你就继续食用这些食物,症状也一直持续着,慢慢地症状就变得不明显,你也就更不会知道身体不舒服的原因在哪里。为什么过敏症状会变得不明显?因为长期吃这些过敏食物,身体为了适应它们,免疫系统内的“压抑型T细胞”会冒出来,把慢性食物过敏反应压抑住,使它的症状不明显。因此,过敏患者就这样浑浑噩噩长期生活在健康时好时坏的状况当中,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有慢性食物过敏史,更不清楚自己的慢性食物过敏原到底是什么。